2021年4月9日,中国著名学者、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戴锦华先生应威尼斯432888can之邀,在威尼斯432888can小剧场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“赛博格·人类与忒修斯之船——人文学的位置”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威斯尼斯wns888人文学部、威斯尼斯wns888外国语学院、威尼斯432888can共同主办,由电影学院范倍教授和威斯尼斯wns888外国语学院毛凌滢教授主持。
戴锦华说,所谓“赛博格”不过是个看似新锐、实则源自20世纪历史深处的陈旧话题,而其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则是源自2016年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围棋大师李世石的著名一战。当人工智能打败了人类,等待人类的是否是弗兰肯斯坦困境?当新技术革命不断推进,当弗兰肯斯坦的古老话题再一次变成新鲜的存在,迫使我们回答的时候,人类需警醒的是人类的自我机器化,即人类的自我赛博格化。
戴锦华博闻强识,旁征博引,结合多部电影与文本进一步揭示人类的自我赛博格化危机:她援引电影REPOMEN,指出赛博格标志着人类开始接受技术对自己身体、意识的入侵,而这种入侵极有可能造成人类主体内部的撕裂。她结合当下现实主义电影佳作《寄生虫》,犀利指出,以人类之名不断推进的技术进步,其带来的便利却难以惠及人类全体:少数人可能因此获益,多数人却在技术进步过程中被放逐、被排斥、最终沦为“非人”,加剧了社会的结构性剩余。
戴锦华指出,如今,每个人都置身于赛博格化的现实之中:我们无法抗拒使用电子产品,因为电子产品给予我们基本的完整感和安全感;我们不断穿戴上赛博格式的可穿戴产品,诸如电子手表、电子手环此类;我们坦然接受着这场新技术革命对我们身体的改造。而在人类自我赛博格化的现实背后,隐藏的却是人类本体论问题:当人类一切被重新置换后,人类是否还担得上人类之名?由此,戴锦华提出,当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改变了生产、劳动、生活形态与方式,改变了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态,甚至开始改写人类身体与生命之时,我们必须思考并追问人类本体论式的问题。人类此刻正置身于全新临界点,既有的共同梦并非解决答案,也无历史先例援引提供参考应对现实,我们只能置身所在历史社会结构中考量现实问题。戴锦华说:“议题中的忒修斯之船,看似是在修补旧物,但时至今日,我们必须创造新生!”
谈及当今人文学科的发展时,戴锦华坦言,在网络、数码、移动通信平台的冲击之下,一个新的知识类型必然、也必需出现。“文学”这个在20 世纪已成为问题的人文学的对象,今天正笼罩在更浓的雾障之中。但是,换一个角度看,当我们开始想象一个新的知识型的时候,事实上我们也在想象着一种文化的、结构性的共同。如今,只有在新的跨学科碰撞中激活知识,打开学院的围墙,去真实地体验生活;给人文学注入真实的情感的热度,将自身的生命、困境、思考重新带入人文学,才能迎来人文学真正重新焕发活力的时刻。
毛凌滢对本次讲座做了简要的总结和回应,并就新文科建设相关问题及人才培养与戴锦华进行了交流。戴锦华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交流,多位同学就相关学术问题、文化现实问题向戴锦华提问请教,戴锦华均一一给以耐心细致的解答。